对两个教育改进方案的回复
2013-09-09 13:32:31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对两个教育改进方案的回复

储朝晖

 

      近期收到田志刚和梁伦钧交来的两份教育改进方案,由于刚开始上班,事较多,迟复为歉。

     由各位社员和社员单位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改进方案是改进社今后推动教育改进的基本方式之一。

就这两个方案来说,

一是我感到需要在明确方案的责权主体和范围上进一步下功夫。就以与改进社这一方面为例来说,你希望改进社在哪一环节为你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提供什么条件,怎样保障在各方参与后实现该方案设计的目标。在与方案相关的其他各方也是如此,这样才可以操控把握。

二是要进一步聚焦项目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泛化。

尖顶人的方案还过于简单、概念化,需要增强可操作性,每一个环节谁来做,要落实。例如“推荐和引见各个省、市的教育厅长和“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接着联系各个学校的校长”能否实现?

三是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做这种方案的关键在于你能把您的改进项目做成人见人爱、有效有用的一件好动西,改进社的专家所能做的是做出专业权威的判断,你是否做出这样的东西了,让公众觉得可信;然后在某个专业的环节能提供你什么样的帮助,把他更好的推出去发挥社会效益。

为了方便大家做方案,将过去我们做过的一个方案附载下面做参考: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农村 “教学做合一”教育实验创建与推广

申请单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一、项目背景

近30年来,以全国统一的高等入学考试为基础的学历教育制度利弊并存。对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它客观上成为一台“抽血机器”,将农村优秀人才吸纳到城市,导致中国城乡人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增强,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关键性的制约因素。

这一教育制度和它所引发的结果一方面加剧了城乡居民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另一方面造成现有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脱节。具体体现之一是为农村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的教学设置与安排和乡村教师的岗位需求相脱离,不注重培养立志从事农村教育事业的人,也没有对有志乡村教育事业的毕业生继续提供专业成长支持;同时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不落实、待遇不高、城乡差别大,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引发城乡教育进入差距逐渐拉大的恶性循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改造中国教育实践中产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实践也表明比较适合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近些年已经有一些通过其他方式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改革乡村教育、推动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得到社会认可和政府的肯定。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探索建立师范院校服务乡村学校模式,寻求建立地方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农村学校的合作机制,激活农村教育,增强乡村活力。

2-1近期目标: 

2-1-1 建立“一校一县(乡)”的师范院校“教学做合一”实验中心,进行农村 “教学做合一”教育实验研究。

2-1-2促成有志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建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农村教育的乡村实验学校。

2-2远期目标:用生活教育理念改革农村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项目组织机构关系图

本项目依据实事求是、创新、可持续、易推广、参与式的原则,以自愿竞标的方式组成项目团队,参与项目的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如下图:


 

 

 

四、项目团队

项目领导小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组长:储朝晖(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成员(成员最终依据实际参与实验学校确定):

五、项目实施(2008年10月—2010年10月)

5-0、项目的启动和管理

(2008年9月—2010年10月)

负责人:储朝晖

5-0-1  2008年9月—10月,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指导监督管理)。

5-0-2  2008年9月,进行项目宣传,将项目总体方案发给相关师范院校和地方政府,公开项目规则。集中整理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革师范院校的成功案例,积极向有意参与项目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实验院校介绍和宣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成功案例。 

经费:20000 元,含材料、通讯

5-0-3 组织试点师范院校竞标。发挥地方陶行知研究会的作用,联络有关师范院校和单位参与项目试点竞标。激励各方参与,在了解和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符合自身条件、符合当前实际、切实可行的实验竞标方案;自愿参与项目的院校和单位上报在该校和该地区如何开展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确立项目管理制度。项目领导组对提交方案的院校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经费:20000元,含通讯、差旅、住宿、餐费。

5-0-4  2008年10月,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竞标试点单位申述、专家评估。依据福特项目实事求是、创新、可持续、易推广、参与式的标准,所报方案的完善程度及组织实施的可行性、项目领导组的调查报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试点院校。

会议费:200元/人、天×30人×4天=24000元

会议费支出包括场租费、音响、交通、餐补、住宿等,其中30人含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参与竞标项目试点单位负责人、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评估专家。

5-0-5  2008年10月—2010年6月,项目过程管理,含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地调查、指导、监督、总结。

经费:61000,含通讯、差旅、住宿、餐费。

本项预算小计:RMB125000元   (USD18383)

 

5-1、试点师范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师范院校农村“教学做合一”教育试验点(1-3所)

负责人:中标的项目师范院校试验中心负责人

时间:2008 年10月-2010年6月

5-1-1以自愿参与的方式选择确定项目参与成员。

5-1-2 组织学习“教学做合一”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以参与的方式讨论本试验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和工作规则。

5-1-3以竞标方式选择“教学做合一”乡村实验学校(每个试点师范2-3所)。与当地政府和乡村学校联系,在三方都有积极性的基础上,合作实施项目,当地政府愿意承诺对项目试点乡村学校给予编制,并对师范院校所选择的有志乡村教育的教师给予工作支持和利益激励(此项工作宜在报方案之前即开始联络)。

经费:每个试点师范院校最多只能选3个乡村实验学校,经过项目专家评估成功的乡村实验校给1万元奖励,在项目总结时统一结算,总90000元。

5-1-4 在毕业实习前的班级开设陶行知教育思想课程,教材由项目领导小组协调提供, 

经费:教材每生20元;总60000元。

5-1-5 组织学生陶行知与乡村教育研究社团,经项目专家评估,研究和实践活动开展效果突出的给予1万元奖励。

经费:20000元

5-1-6改革师范院校教学安排,组织学生早期参与农村教育实践,建立师范学院定期到农村学校实习和支教的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新毕业到农村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和有关问题。

经费:60000元

5-1-7 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公开竞选的方式,选拔有志乡村教育的毕业生到乡村试验学校工作。经项目专家评估,对确实能在这方面履行职责,为乡村学校发展服务的学校给予奖励。

经费:60000元

本项预算小计:290000元  (USD42647)

 

5-2、乡村实验学校的建设与实践

时间:2008年9月—2010年6月

负责人:竞标获选乡村实验学校领导或当地政府领导

5-2-1 以自愿参与的方式,组成实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宜包括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有志乡村教育的教师。

5-2-2 2009年6月开始,乡村实验学校妥善安排经试点师范院校选拔的有志农村教育事业的毕业生到乡村实验学校任教;当地政府落实编制,给予适当的利益激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乡村实验学校的建设费用(校舍建设、教学设备等的投资);实验学校支持他们的教改实验,探索建立教育与生活、学校与乡村发展联系的新路子。

5-2-3 2009年8月,由乡村实验领导小组提出在当地开展“教学做合一”实验的实施方案,建立实验学校目标、责任和管理的工作机制。

5-2-4对乡村实验校工作有所创新,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和问题出发,改变单一的升学教育,开展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服务,使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学生能够建立人生与职业信仰,积极自主创业、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经项目专家评估,优秀基地颁发奖金并授奖牌。

经费:10万,含奖金及评估费用

5-2-5  与试点师范院校合作,建立支持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信息共享、交流、培训和互助机制。

经费:22800元

本项预算小计:RMB122800(USD18059)

 

5-3、项目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储朝晖负责,全体项目参与成员参与;2010年6-10月)

5-3-1  2009年6月,选择其中一个实验教学试点单位召开现场会,进行项目中期实验教学试点单位阶段评估会暨新实验基地校竞标会;

经费:25000元

5-3-2  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优化已有的项目试验,建立新的项目实验基地的建设。

经费:10000

5-3-3  2010年6月,完成项目报告,召开试点师范院校和乡村实验校总结和评估会。

经费:20000元

5-3-4  2010年10月,召开项目成果推广会,对优秀、合格的试点学校分别颁发奖金、奖牌或评估合格证书。

经费:26000元

本项预算小计:RMB81000元   (USD11912)

六、创新性和成功指标

6-1 创新性

6-1-1改变师范教育教学与乡村教师岗位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建立师范院校为乡村学校发展服务的教师培养模式。

6-1-2建立“一校一乡(县)”的农村生活教育实验基地,开展乡村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促进新农村建设。

6-1-3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学习和成长的服务和支持系统,并有效地改善农村教育。

6-2 成功指标

6-2-1建立3个“一校一县(乡)”的师范院校“教学做合一”实验中心并正常运行:

6-2-1-1有健全的人员组织和完整的实验方案;

6-2-1-2依据“教学做合一”原则,改革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增强实习环节,落实实验方案;

6-2-1-3每个试点师范院校培养出5-10名有志乡村教育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6-2-1-4每月一次到乡村实验学校为新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支持和服务,并建立档案。

6-2-2建立5-9所乡村实验学校并开展教育改革:

6-2-2-1 有志乡村教育的师范毕业生与乡村实验学校领导、当地政府在对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改革方案;

6-2-2-2依据改革方案改善农村教育和农村生活,形成案例文本。

6-2-3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3个左右农村学校品质改善的成功案例,获得社会认可和新的经济资源自愿资助,能够持续开展实验。

七、项目实施计划与经费预算

经费总计  RMB¥618800  (USD 91000  人民币:美元 =6.8:1 )

 

 

 

                                                                                                                                                                       2008-8-11

                       

相关热词搜索:两个 教育 改进

上一篇:教育改进的实践计划
下一篇:北 京 行 感 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