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的最大挑战是体制改革
2012-04-27 15:23: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评论:0

教育的最大挑战是体制改革

——对话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今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4%的实现对中国教育发展而言分量很重,但是在即将到来的后4%时代,中国教育该如何发展才能更有后劲,走上更加科学的轨道,进而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宏愿,无疑更令人期待与思索。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接受记者采访,他认为必须认真筹划并加快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中国教育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1 科学发展呼唤教育体制改革

     记者: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一直被视为保障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从目前来看,这一指标已编入国家预算,并将确保在本年度实现,请问,对此您作何感想?

     张志勇: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本年度实现4%,可以说,这事关我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能否真正得到落实。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加速了教育的发展,确保了国家教育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实现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前教育正在加快发展,等等。我们在推动教育发展、扩大教育机会、加快普及各级各类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怎么说都不过分。

    记者:令人欣慰之余并不乏清醒的声音,那就是在教育投入逐年增大,教育财政保障日趋完善的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办有质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应选在哪?

     张志勇:不少人对教育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感觉4%的指标落实了,中国教育发展就能进入快车道,其实远远不是这样。没有钱办不好教育,有了钱不改革体制和机制,同样办不好教育。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如果不加快改革体制问题,中国的教育很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应当认清,当代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要举办有质量保障的教育,不仅仅是有学上就可以了;二是要满足每个人对教育质量的不同诉求。针对这样的新趋势,需要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说,过去的教育发展是外延式扩张,现在要转向内涵式发展。

     如今,大家都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重视孩子品德的养成,但如果我们评价局长、校长和老师时,还是只看考试、分数和升学率,那么,教育局长、校长和教师就无法安心办教育。具体到老师,也就不会用心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管孩子的个别问题、重视孩子的品德养成、培育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等等。

     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体制改革问题,如果不突破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2 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协调领导体制

     记者:体制改革历来都是改革的深水区,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由谁领导、如何领导的问题,对于这一核心问题,您有怎样的思考和切实的建议?

    张志勇:加快教育领导体制改革非常重要!我建议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协调的国家教育领导体制。

    首先,建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委员会,把各个与教育职能有关的部委吸收进来,这样就可以跳出部门利益格局的局限。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设立一个办公室,组织和协调日常事务,主要的决策依靠专家。

     我国已经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应成立两个委员会,一个是教育拨款委员会,如何作预算,如何实现科学拨款,钱怎么花好,怎么监督,由拨款委员会来做。一个是国家考试委员会,负责大中小学的考试制度设计和改革,由他们进行科学、长期的决策和论证。

    其次,要优化中间层,即重组国家教育部的内部机构设置,整合存在职能交叉的司局,适当减少管理高等教育的司局,新建教育职能管理缺位的司局。

    再次,重点加强监督体制,加强国家教育督导团建设。应委任正部级领导担任国家教育督导团总督学,督导团下设办公室,负责教育督导的日常组织与协调工作。同时,分别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公共教育政策督导司,负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和执行。

3 实现事权和财权的有机统一

     记者:更多的钱意味着必须办更好的事,事实上,不少属于教育的钱在分配和使用上并没有实现效益最佳。问题可能又要回到机制上,请问公共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该如何健全,才能确保国家的教育钱花得更实效?

   张志勇:最关键的是,财政、教育、审计部门围绕教育财政经费的责任与权利边界要清晰,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必须加快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我建议,财政部门的责任应是千方百计地保障教育经费的预算额度,而不是直接分钱,要逐步减少项目预算;教育部门的责任是要强化部门预算,把财政部门争取到的教育经费花好、花到位;财政、审计部门要携手加大对教育经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杜绝浪费。

    同时,应加快教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关于教育公共服务财政体制的建立,大家比较关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其实,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共服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比如教师培训、教育科研、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教师职称评审、中小学教辅材料、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实践活动,等等,所需费用应逐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由国家财政予以保障。

    譬如,广受诟病的有偿家教泛滥问题,怎么解决?我想可以探索通过推进公共服务来逐步解决,至少不断压缩有偿家教市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以县区或学校为单位,建立课外学习辅导公共服务平台,在寒暑假、节假日请优秀教师值班,给学生以指导。所需费用,包括平台开发、运行管理、技术服务和教师补助等,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保障。

4 地方教育政绩要看一揽子指标

     记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同样是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但近20年来,素质教育仍然没能实现全面落地。说到这里,不能不提教育政绩观的话题,请问,在教育体制改革当中,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应如何构建?

    张志勇:一个地方政府到底应该履行哪些法定职能,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要非常清楚,不能仅仅看升学率这一指标。建议中央出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让全社会都知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看升学率,更要看一系列指标。比如,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可用财力的比例、教师的工资水平、学校公用经费的标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学校达到国家办学标准的状况、义务教育的辍学率、依法履行教育职能的状况,等等,这些考核指标应广而告之,方便人民群众客观监督。

5 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办教育

   记者:钱学森之问困扰着我们整个民族,同样也考问着教育,毕竟,一流创新拔尖人才的出现离不开教育。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必须解决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请问,今后,我们提倡由什么样的人来办教育?

     张志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要靠人才,必须实施“教育人才强教战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实施教育家办学,加快推进教育局长、学校校长的专业化,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办教育。

    如果一个教育局长、一个校长不懂政治的话,教育就失去了方向;如果不懂经济和社会的话,就不知道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懂教育的话,他就不尊重教育规律,不敬畏教育科学,教育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一个教育局长不仅应该具备党政干部任用条例中所规定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还必须具备教育的专业素养。要保证这支队伍是专业化的,中央就必须尽快出台地方教育局长任职资格专业标准,实施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度。

   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严禁“先上岗、后买票”。要加快实施“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将地方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防止按照党政干部管理,优秀教育人才不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要退出教育管理岗位,否则,将导致我国非常难得的优秀专业教育人才的极大浪费。

6 评价制度应实现顶层突破

    记者: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同样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重点改革内容,请问,对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您有哪些思考?

   张志勇:政府如何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工作,都涉及政府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涉及到依据什么标准选拔高一级学校合格新生,这一切反过来又会极大地作用于学校发展。当前,全社会特别关注高考改革,国家层面应该加快高考改革顶层制度的设计,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建议高考改革要特别关注4个问题,一是要规范政府、考试机构、高等学校在招生考试方面的职能,把高校推向高考改革的主战场,把高校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二是要改革我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把自主招生放在国家统一考试之后进行;三是在国家自主招生改革中要对农村学子实施弱势补偿政策;四是要加快实施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高专试行注册入学制度的试点。

     此外,我呼吁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必须唤醒公民社会的力量。在这方面,可以把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突破口。要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协同,必须有一个协同合作的平台。近些年,山东省大力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这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支持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自身素质也得到不断提高。

      所述各种改革,都涉及到制度层面的问题,甚至涉及到教育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然后加大试点力度,逐步推进实施。(记者 王友文)

相关热词搜索:山东省 教育厅 副厅长

上一篇:小学生答“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引争议
下一篇:“狼爸”公开讲述育儿经 “喊打”吓哭小观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