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蒙古族传统美术资源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013-07-19 14:22:35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蒙古族幼儿园  阿拉腾其其格

     蒙古族传统美术,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哺育蒙古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它形态绮丽多姿,种类丰富繁多,内涵深厚,历史悠久。它与原始文化有着难分难解的本源关系。蒙古族传统美术包括蒙古族工艺、雕刻、刺绣、彩绘、绘画等。可谓五彩缤纷、技艺精湛。雕刻有石雕、木雕、骨雕等。从梁、柱、门、楣等到日用器皿等,无不施以雕刻。有的线条豪放、造型优美,有的工艺精细,剔透玲珑。蒙古族传统刺绣种类很多,有绣花和贴绣两种。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见到很多刺绣工艺。银器的打制也是传统手工艺。从首饰、佩饰到一些日常用品均为银制,其艺术风格质朴而深厚。绘画种类也很多,有壁画、皮画、沙画、剪纸、烫画、手工制作等等。

一、 开发蒙古族传统美术资源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要立足并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我们注入蒙古族传统美术资源加强民族美术教育意识,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孩子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树立民族情感、国家意识。为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精华,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一步发展而开展实质性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一)传承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蒙古族传统美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上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蕴涵着情感 、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教育被誉为是根的教育,作为幼儿园理应大力弘扬民族艺术文化,营造温良的土壤,培育出有民族艺术文化的新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可见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他们的终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保留本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

一项重要任务。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目标和价值取向正如《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指出:“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通过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大胆表现美,从而形成对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传统美术教育,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民族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关注蒙古族民间艺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蒙古民间艺术资源,是传承、弘扬蒙古族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研究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对于建构民族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发蒙古族传统美术资源的内容

从蒙古族的文化资源来看,它不仅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比如故事、传说和富有哲理意义的寓言、童话、儿歌、谚语、还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节口习俗等等。面对如此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可以从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即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科学来分类整理。

  • 语言领域

蒙古族的文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两种。民间文学有史诗、故事、诗歌、谚语、寓言、神话传说等。从中可以提取很多适合

幼儿语言领域学习的内容。例如《马头琴的故事》、《巴拉根仓的故事》、《五

子折箭》、《小骆驼的遭遇》等。

(二) 社会领域

   蒙古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成吉思汗春季大祭、那达慕 、马奶节、祭敖包等等都可以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

   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马奶节,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进行,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可以用手把肉款待客人,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成吉思汗祭奠大体上分日祭、月祭和季祭三类,而季祭最为隆重,季祭又包括春季的查干苏鲁克大祭、夏季的淖尔大祭、秋季的雷日格大祭、冬季的达斯门大祭。四季大祭奠中,又数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春季大祭奠规模最大。一年之季在于春,大家在这一天里,带着哈达、奶酒等来到伟人陵前,缅怀伟人业绩,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三)艺术领域

 蒙古族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之称。蒙古族音乐中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使人受到感染,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让儿童为音乐美所陶醉,与音乐同欢乐,共悲伤。尤其那些表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情感作品,如:《 独贵龙》、《 鄂尔多斯民歌 》、《送亲歌》、《森吉德玛》等,欣赏这些优秀作品,使儿童从思想上到内心深处都受到极大的震撼,对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通过欣赏蒙古族传统美术作品,壁画、民间剪纸、雕刻(石雕、木雕、骨雕)、沙画、绣花、皮画、烫画,萌发幼儿喜爱美术工艺作品,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审美感。

(四)健康领域

蒙古族的风味饮食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素以红、白、茶食最具特色。红食,即蒙古语乌兰伊德,又称肉食,有烤全羊、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烤羊腿、测羊肉、羊血肠、羊杂碎等。查干伊德,又称奶食品,主要有鲜奶、奶豆腐、奶酪、酸酪、奶皮子、酸乳、酸奶、奶渣、奶油、白油、黄油。蒙古族人比较喜欢喝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牧区“宁可一口无餐,不可一口无茶”。我们已把蒙古族饮食文化引入到活动中,也加入到幼儿的食谱中,一方面可以调剂幼儿的饮食口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领略蒙古族食物。

 通过蒙古族的传统游戏促进了幼儿身心发展。如:《男儿三艺》、《啥噶》、《蒙古象棋》、《布谷那噶的胡》等游戏,幼儿更加懂得了民族传统游戏的独特性幽雅性,使促进了幼儿身心发展。

(五)科学领域

蒙古族的蒙古包是具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可以说是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构思精巧,实用美观。蒙古族牧民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生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方便,建造、拆卸、运输很容易,而且美观实用,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蒙古族人民的心胸,就像大草原那样坦荡,宽广。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将蒙古包引入到幼儿课程中有助于幼儿了解蒙古族的传统建筑物以及它的功能,对幼儿进行空间科学知识的渗透,还可以培养民族情感。

     三、开发蒙古族文化资源的途径

(一)利用蒙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创设宽松美好的民族特色艺术氛围,组织各种美术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从而帮助幼儿学习会画蒙古族特色花纹、图案,制作具有蒙族特色的工艺泥工、美术作品,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来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传统蒙古族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幼儿喜欢“玩”,我们要从“玩” 开始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让他们玩树叶拓印、手印、手指印、脚印、积木印……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然后及时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用鲜艳的色彩吸引他们,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参与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玩色的乐趣,可如果玩色活动停留在无目的的涂一涂,画一画阶段,那么,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就不会持久。根据幼儿喜欢新工具和新材料的特点,教师要准备蜡笔、毛笔、彩笔、纸团、废报纸、手工纸、棉签、海棉、五谷类、沙子、树叶、橡皮泥等各种美劳材料来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让孩子们感到兴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色块来堆积画面,同时在活动中采用平行活动的方式,与孩子们一起画画讲讲。其实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就是不会从哪入手,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从浅到深入引入。如:先学习一下画简单的线条,但直接让他们画,他们肯定兴趣不是那么热烈,因此我自编了一首儿歌,他们很感兴趣,对象那些线条很快就掌握了。

有条线­­­­­

它跟着音乐扭扭屁股 

它高兴的滚了起来

它学着小兔跳了跳  ┉┉┉┉┉┉

它还会扭秧歌   ×××××∧∧∧∧∧

突然下起了雨

怕的它哭了  〝〞〝〞

这可怎么办   ???????

谁来帮帮它?

 就这样用儿歌、童谣、歌曲等形式,将儿歌形象、生动、有趣地贯穿在“线条”里,不受时间、地点、场地的限制,很快掌握了各种基本的线条,并运用到绘画中。幼儿特别喜欢一些小动物,所以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在美术活动中多设计一些有关动物方面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我们可以设计“小羊吃草” 、“小小理发师” 、“下雨了”等绘画内容来练习点 、短线 、长线 、波浪线 、圆圈等线条。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 “勒勒车” 、“漂亮的蒙古袍” 、“小羊羔”、“冰凉的冰棍”等来学习添画、手指印、揉捏粘贴的技能及涂色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在游戏中启发幼儿对传统蒙古族美术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蒙古族传统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做有趣的事,不仅能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新的发展。以绘画为例,孩子们常常在最初绘画的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涂涂画画中,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高。

(2)创造宽松优美的民族特色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民族特色的可操作性的环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绘画初期,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半成品让幼儿进行操作]创作。如:在添画活动“银碗”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复印好的各种蒙古族特色的花纹,幼儿只需大胆选择花纹装饰画有银碗的纸上,便会一个个漂亮的银碗就会出现在大家眼前。又如在粘贴画“小绵羊”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背景图大草原、还有棉花,幼儿利用棉花给小绵羊粘羊毛,一群可爱的小绵羊会跑在大草原上。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羊羔粘毛,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经常给老师说要画画、制作。那么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基础上,我们要注重环境的设施、材料的投放、活动的内容及加强绘画的技能技巧(涂色均匀、搭配好颜色、构思要清晰、画面要清洁等),也要加强渗透传统蒙古族特色的美术内容,引发幼儿对蒙古族特色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室内外环境中设入蒙古族特色的花纹、挂图、图片、一些生活日用品,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发幼儿对民族特色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让幼儿关注、接触蒙古族优秀文化,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创作。如:带领幼儿去参观园内的蒙古包、让幼儿观察蒙古包与房子之间的不同之处,并要求幼儿用绘画表现出来或者用手工制作出蒙古包,幼儿对此特感兴趣。还有,运

用各种新奇的美术用品来更一步的加强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如:刮画纸、沙纸、

泥塑、水粉画、烫画、水墨画、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作品等

(3)在各领域中渗透蒙古族传统的美术活动

首先,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融合美术内容,逐渐培养幼儿对蒙古族优秀文化及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如:3的分解中,幼儿可以利用喜欢的颜色给羊骨子涂色,学习数字3 的分解; 学习蒙古花纹时带领幼儿去院子里或楼道里观看环境布置、装饰,让他们亲眼目睹那些传统蒙古族特色的花纹,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其次,教师引导、启发幼儿,认识了解蒙古族优秀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用品、服饰、饮食等的习惯特,并把这些优秀的文化渗透于美术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萌发幼儿对民族特色美术活动的喜爱,激发幼儿对民族的自豪感,加强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如:给幼儿提供欣赏蒙古族的生活用品或服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花纹图案有什么特点。先学习画简单的蒙古花纹(贺乌嘎拉吉)云纹、各种各样的花卉、草木、卷草等。几何形态的有各种万形图案,回纹,以点、线、面、方、圆、曲、直构成的几何形态。还有观察银碗、奶桶、蒙古袍、蒙古帽子等后并给它们的图画上添加各种蒙古花纹或大胆的创作绘画、制作手工作品。

再次,从幼儿身边开始寻找教学题材。如:通过讲故事《五蓄》,认识五蓄、观察五蓄、鼓励幼儿大胆的用绘画或废旧物品、橡皮泥制作五蓄。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又如:体育活动《小小摔跤手》中,通过摔跤,获胜者要带张噶,没有张噶怎么办?制作。幼儿开始利用皱纹纸制作了张噶,从而锻炼了幼儿的大肌肉能力也加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在美术活动中融合蒙古族的歌舞、谜语、故事、儿歌,从而轻松快乐的学习了各种蒙古族特色的线条、花纹、图案;并教孩子们学习蒙语、礼仪,把蒙族文化与语言活动及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让幼儿欣赏蒙古族歌舞,鼓励幼儿用绘画表现。如:顶碗舞、筷子舞绘画《顶碗舞》中,请个别幼儿跟着音乐给大家展示顶碗舞的精彩表演,让大家大胆的模仿、想象、创造顶碗舞的动作,并用绘画表现顶碗舞。从而幼儿学习了顶碗舞的动作,又大胆的运用绘画表现了顶碗舞。

又如:通过给幼儿讲述巴拉根桑的《两只靴子》的故事,让幼儿大胆的想像,给靴子编故事,并且发挥创造力用绘画表现。和幼儿一起认识“男儿三艺”,“ 那达慕大会”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

 四、开发蒙古族传统美术资源的方法

 1、游戏引入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蒙古族传统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做有兴趣的事,不仅能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新的发展。以美术为例,孩子们常常在最初绘画的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涂画制作中,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会越来越高,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认识了解蒙古族传统美术。

2、实践体验法:教师通过带领幼儿到蒙古包做客、参加盛大节日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欣赏、感受和直接对话中了解传统蒙古族文化及美术资源。如:让幼儿亲眼观看蒙古包、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舞蹈、民族风俗及很多生活日用品等,从而把对它们的感受、理解、想象、用绘画表现出来。

3、环境熏陶法: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渗透于有很多的传统蒙古族特色的文化内容及美术资源,给幼儿提供蒙古族文化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习到经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幼儿,从而提高幼儿全面发展。如:院内外环境布置、室内外环境布置、教师的语言和行为等等。

4、多形式创造法:开展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多种尝试、表现情景的条件,鼓励幼儿在比较风格各异的文化,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 ,大胆运用绘画、泥工、制作、歌舞、语言等各种创造活动表现民族文化。

5、家园合作法:在开展课题活动时应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发动家长收集有关蒙古族传统美术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声响资料、手工工艺品等,请个别家长到幼儿园为幼儿讲述本民族风土人情、礼仪节日、弹奏民族乐器、唱歌跳舞,认识各种简单的蒙古花纹(贺乌嘎拉吉)。从而培养幼儿对蒙古族特色美术活动的兴趣。   

 6、观察欣赏法: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通过感官、资料和补助仪器,对蒙古族传统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欣赏、感受、体验,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各种

方式将理解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培养幼儿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 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 杜玫. 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思维发展.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 张念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相关热词搜索:开发 蒙古族 传统

上一篇:试论社会公德教育的几个转变
下一篇:轻轻蒙上你的眼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