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柯老师
2015-11-02 13:21:45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江苏省睢宁县桃园小学    卓元   
     柯老师名小卫,从名字当中可以看到以小见大的理由。他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会长助理(副会长),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中华教育改进设副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传记文学协会常务理事……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是和陶行知同时代齐名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中国现代教育的四大圣人: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乡村教育家陶行知;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外孙。他从不以专家自居,从不以学者说话,总是到基层、到老师、到学生中去,同他们交流、商谈,为基层、为老师、为学生服务。正因如此,他的“小卫”则是守卫捍卫着小事,在我们的眼里心里则是“我的伟”或“伟大”,我们崇拜,我们尊敬。
       9月24日(2015年),柯老师同徐州市陶研会专家一起,到我校给老师们讲解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帮助我们解决困惑。大家想一想,柯老师是北京的专家,按照平常的思维去想,他不会来的,柯老师是什么身份,总么会下到最基层呢?但他却来了,让那些持有这样想法的老师心头一颤,眼神一愣,心里顿时升起油然的敬佩与崇拜。
       “生活力——活教育的十七条教学原则在 教学中应用”,他以老师最关切主要的问题入手,娓娓讲述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怎样当老师”“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是学校中很重要分子,学校成绩好不好,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优良与否。”我们这里,身为教师们的教师从内心不愿做老师,看到身边的亲戚朋友,同窗好友,不做老师却生活的悠闲自在,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为了生活,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谁赚到钱谁就是英雄,谁生活的比别人好,只要不违法乱纪,劳动所得就行。而老师们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正比,有的老师积极进取,努力上好课,备好课,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班级管理,有成功的经验发表等等,工资确不过如此,所谓的绩效调节根本没有作用,因为还有个差距不能拉的太大本着均衡原则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不干好差不多,在加上社会的大环境,谁又愿多耗费心血呢?正因如此促生了在岗和非在岗人员办起了千样万般的补习班。柯老师用他沉痛的话语呼吁“教师是学校中很重要分子,学校成绩好不好,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优良与否。”让社会、让大家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教师对教育发展的重要。
     小学教育施教方针(1940年  陈鹤琴),首先应做到人格至上  健康第一。
      人格至上,健康第一。做老师也罢,做学生也罢,做教师教出的学生也罢,应有一个良好的人格,虽说人格不能用尺子衡量,但在别人的心理有大小的位置。“健康的体魄”是完成任何事情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都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柯老师用陈鹤琴的话告诉我们,当老师应如何和学生论道,没有良好人格的人不能当老师。
      各科联络教学,就是说各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可以联系。从小学角度来说,并不是语文不能谈数学,数学不能谈思品等,着是狭隘的看法,在那时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应联接教学。足见,学科之间相融相通教学的重要,与促进儿童发展的需要。柯老师用实例讲述出各科联系的重要性。各科联系教学,各科置于一个中心之下,将教材内容尽量联系起来,本科大单元设计,使知识联系学习更加系统。一天到晚要儿童在这个渺小的书本世界里去求知识,求学问,去学做人,岂不等于梦想吗?
     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现在教师入行首先考教师资格证,有了证才能当教师的资格,什么教育学考试心理学考试等等,不管你具体什么条件,只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认真的对待学生,也就是要有“慈母的情怀,怀疑的态度,改造环境的精神,要亲身去做。”记得和徐州陶研会领导交流时讲到,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与精神和以前相比是越来越不如。一位教师回答的很简单,以前的中小学教师,都是从初中及高中的学生中刻苦学习吃苦耐劳考取的,而现在的师范生源都是班级中三流、四流学生,农村初中有个顺口溜是这样说的“一流学生读重点,二流学生上普高,三流四流寻出路,五流打工扛背包。”三流四流学生去教学生,不能完全否定的说,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让人怀疑,再有现行的教育制度问题,学生毕业了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有的甚至连一个字也不改,就顺利毕业了。也许可能会问,到地方的考编不久筛掉了吗?试问现在有几人从内心里想当老师的,稍微有点能耐的宁愿去北漂,也不回家乡做老师,当今的老师现状还不一目了然吗?据说某县招聘教师,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科计划招聘263人,结果报名的不足200人,结果去参与考试的只是100多点,有的人是报过名也不去考了。国家教育制度设计出来问题,直接导致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出现的问题大家都可以看到、听到……
    柯老师用陈鹤琴的话说出了今天青年老师所缺乏的条件,想一想十年后,这些教师不再年轻时,还依然缺乏这样条件是多么可怕呀。
      习总书记提出做“四有”好教师。陈鹤琴先生在1939年提出并实施了怎样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柯老师说: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至少要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境;第二爱护儿童的心肠,认识小孩的个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态度,要能多方采取新的教材与教法。这与做“四有”好教师是相通、相融、相汇、相理的。我们看到的现象,2015年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八十多岁,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全国的报刊新闻媒体只是昙花一现,而在此同时发生的影视演员黄晓明娶媳妇,从上海浦东机场到上海展览中心,不仅造成了拥堵阻塞交通,几百家媒体蜂拥报导,花上几亿的节俭婚礼。而屠呦呦所获的奖金在北京连半套房子也买不起呀。我们的中国人,我们的年轻人怎么了?青蒿素不仅为中国人做贡献,为全世界人的生命安全做贡献,难道连一个影视演员也不如吗?可以有部分人从事文艺工作,同样也有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两厢对比,我不知道做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理想的?
     “寓学与做”“动机的引起”“用眼学习比用耳学习更准确”“能教学生相互指导,收效更大”“开始学习要特别留意,特别慎重”“练习”“分类比较”“比赛和游戏”等。这几条教学原则十分重要。柯老师说。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幼儿而言,乃至对初中生而言,这几条原则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教学“认识厘米和米”,不能仅仅依靠投影,依靠讲解,依靠指认。其实“寓学与做”是最好不过的了。学生准备好不同的尺子,让他们进行测量,测量后读出不同的结果,学生便认识了厘米与米,知道一米等于一百厘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与这是同理的。台湾有位老师这样说“我们不能用嘴巴完成教学,哪怕是教小学生写字也是如此。”可见,“做”对小学生是多么重要。再如,观察物体中知道物体的左右对应情况,同样从做开始,可以把学生分组分别在物体的前后左右侧,让学生画出该物体,并分别采用4次完成,每次只画他的一个对立面。把物体固定不动,学生就会处在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画出来的是具体的物体,把具体的物体过度到书本上图形,有实物过度到图,由生活的世界过渡到数学世界,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经过学生做的过程之后,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不烦不累不枯燥无味,学习如同游戏,如同做工作一样,在轻松愉快的“做”活动中,把学习给完成了,并且是自愿、自觉、自成的完成,没有丁点的外界压力。同样把学习与大自然与社会相结合,而走出教室的思维心境局限。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实践中提出来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从课程来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是上位,教材课本是下位。从方法上说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具体的提出了“活教育”的四个步骤,即观察——参考——发表——批评。在实施活教育中有十七条原则,活教育的教学并不注重过去班级教学的课程,而着重于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体验,以实物做研究对象,以书籍做辅助参考。换一句话说,就是注重直接的经验,这种直接经验就是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记得陈鹤琴先生去参观一所小学,这个小学在一个小草场的后边,他指着小草场对自然老师说:“……一年四季,季季都有蔬菜,天天都有新鲜的鱼虾,这时候你可以买几个红萝卜,把它切成两断,生叶子的这一段,用绳子做一个网挂起来,在用剖开的一端挖一个洞,洞里房一些泥,种点豆粒葱蒜,天天浇水,过了几天,叶子生出来了,葱蒜都发出芽儿来,再过几天,葱蒜都发荣滋长,葱茏可爱。挂在教室里,好像一盏红灯笼,鲜艳夺目,非常美丽,在这个活动里,小朋友可以知道种子怎样发芽,植物怎样生长,也可以把教师布置的新颖夺目,这种教材多么有生气,多么有意义。”又对他说:“鱼虾是很好的教材,菜场里蚌、蛤、鱼、鳝、虾等种种不同的生物,都可以做儿童的好教材……”柯老师用陈鹤琴先生的切身实力,给我们讲述什么样称之为“活教育”,和我们今天的教育相比,“活教育”就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人。而现行教育培养出来的书呆子,考试机器。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活教育”。
      柯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把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带到基层乡村,让老师们不仅仅从书本上看到,而用他亲身力行,给我们分析“活教育”,在他的身后是让我们把国家的教育给教育活。

相关热词搜索:老师

上一篇:学校莫让以制度说话变成空话
下一篇:立足校本 追求卓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