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谈教育公平
2012-03-08 10:39:09   来源:人民网   评论:0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谈促进教育公平话题。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

  访谈时间:3月6日 13:40

  地点:人民网视频访谈室      
    委员介绍:李和平,男, 1963年生,安徽潜山人。1978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力学专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到2007年任合肥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2007年调任安徽省教育厅任副厅长,分管高等教育和招生考试工作。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老师。先请李厅长做一个自我介绍和网友打个招呼。

  李和平: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人民网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主持人:今天李委员将给我们介绍一下中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问题。在访谈开始之前,非常想知道您今年给两会带来哪些提案?

  李和平:我主要在教育领域工作时间比较长,所带来的提案还是关于教育方面的。包括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基础教育,像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像学前教育。同时,也还涉及到文化建设的有关提案,这些根据大会的要求,我们都已经提交给大会了。

  主持人: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设立一个地方上的专项基金。以此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计划。今年我们有哪些相关的配套设施出台呢?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李和平: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和我们国家最近这些年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是相适应的,应该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毋庸置疑地说,中西部地区由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步也是比较低的。这些年尽管得到了有效发展,但是相形之下,地区之间的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有些地方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根据这样的情况,国家在出台了规划纲要之后,也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既有微观层面的,也有宏观层面的。比如我们从宏观层面来说,关于经费的投入问题,它就要求地方的高校必须要有标准上的设定,比如要求2011年要达到生均8000块,2012年要达到生均12000元,并且中央财政在这方面给了很大的支持,只有地方上达到这个要求,中央财政这一笔奖补资金就能拿到,这样有效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我们的教育的投入。

  再比如我们在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这方面,在国家实施的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教育改革工程方面,也对于中西部地区有一些倾斜,包括学科、学位、人才队伍、平台建设这一块,过去这一段时间,从国家层面都有很多的政策。特别是今年,国家要实施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计划,虽然具体内容没有公布,但是这个计划正在酝酿当中,预期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年应该向全国的中西部地区进行部署。我想,通过这个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执行计划的系统实施和有效推进,一定会对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全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在这方面应该说会有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根据目前您所掌握的一些情况,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李和平:这件事情我在几年前也在这里和网友们做过交流。当时我做了一个统计,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中西部地区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以地方学校为主,多数中央部委的院校都集中在东部地区,或者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一些区域。这些地方高校大概用了不到30%的资源,承担了全国将近90%规模的学生的教育,实际上地方高校对于我们大众化教育的目标的实现,应该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基础的作用。同时,对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但是从这个数据里面大家可以看出来,从资源的占有量、从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量来说,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这种现状到今天为止,没有根本上得到改变。

    主持人:我也了解到,从去年或者前年开始,各个高校都会对中西部的生源实施扩招的计划,比其他省份会多出一部分来,您觉得暂时能缓解,还是有没有更好的一些政策来弥补这一块,因为毕竟这个扩招在我看来可能相对比较少,总体的量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李和平:您说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确实有这个问题存在。现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年的高等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与老百姓的需求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说以我们安徽省为例,我们安徽省有6800万人口,我们国家指令性的给我们的招生计划,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录取率才刚刚达到全国的平均数,而且2011年有所超过,但是超过比例还是很小的。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说,有很多的学生希望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实际上由于受到国家计划的限制,有很多人还是没有这个上学的机会。

  第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学生来说,他们希望上学,更希望上好的学校,这些好的学校的计划都是中央部委的学校,这些中央部委的学校在分配它的招生计划的时候,它要面向全国,因此,到了中西部地区,应该说,这个量是非常少的。比如说我们安徽地方,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每年在我们那里招生也就是20个左右,几十个计划。我们这个地区这么多的人口,我们很多学生的基础教育的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他就没有机会享受这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国家这几年也在强力地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协作计划,就是希望部委学校能够把更多的计划投放到中西部,但是,由于部委学校的总容量是有限的,而中西部地区又涉及到这么多省份,应该说分到每个省的这方面所获得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中西部地区的孩子想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还是比较难的。

  主持人: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您,包括您提的一些提案里面,一直都是为中西部高校提出相关的一些提案。这几年来,您的这些提案有没有被采纳,或者您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变化,您的这些提案里面有什么新的内容加进去呢?

  李和平:这一点我也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再一次和网友做一个回应。三年前我也在这里和我们的记者同志一道,和网友们一块交流过,关于中西部地区高校,我们以安徽为例。刚才我说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特点是什么?部委院校比较少。比如安徽只有一所中国科技大学和一所合肥理工大学。其余的学校都是我们地方的。地方高校的发展应该怎么去发展?我在三年前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当时我们提出来一个“1234”的思路,所谓“1”就是我们要努力地把地方高校建设好,这是目标,来满足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谓两大任务,当时讲的两大任务,一是扩大规模,二是提高质量。“3”是指三项改革,这三项改革包括我们开放合作、竞争发展。包括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包括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在安徽当时提出来要实施4大工程,包括我们讲的“双百”工程、质量工程、人才工程和管理工程。我们讲的“双百”工程是百万大学生、百所高校,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基数,有这么多的小孩需要上大学,所以必须要也一定的学校数量,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校规模。这是我们讲的双百工程,就是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第二个工程就是质量工程。仅仅能够上学,我想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能不能上好学,能不能在学校里面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学完了以后能够真正有效的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推进教学改革,所以我们就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要实施质量工程。

  第三个是实施人才工程。这个人才工程是广义的人才,包括我们的教师,也包括我们的管理。我们觉得要想办好的高等教育就一定要有好的人来办教育,这中间,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如何来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个也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问题。中西部地区一方面是经济比较落后,第二方面是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对于高层次的,特别是一些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吸引,包括骨干老师的培养,应该说具有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我们要实施人才工程。

  第四个是实施管理工程。这个管理工程也是广义的。包括我们的学生管理,包括我们的教师管理,包括我们的学校管理,包括理顺学校、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管理工程的范畴。
   这是几年前我们提出的这样一个思路。在当时我们在这里和网友交流完以后,紧接着2009年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一个《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就是针对我们安徽这么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中西部地区的地方的高等教育,提出它的发展思路。这个发展思路主要的内容不像我刚才表达的一二三四,大致的目标,当时目标就明确提出来,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同时,我们说,既要实施规模的扩大,更要实施质量的提升。我们是要努力地构建一个能够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能够推动引领或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源强省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

  我们经过最近三年的建设,这方面相对来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安徽的普通高校104所,我们安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将近150万,因此我们的“双百”工程应该是实现了。

  我们所谓质量工程,我们在国家的指导之下,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在逐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比如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比如学科专业的调整,比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学生的就业、学生的资助,以及学生日常管理,在这方面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使得我们这些年,应该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数量在迅速增加,而且我们的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使得他们从我们安徽全国的平均一次就业率大概在百分之七十几,安徽每年将近达到90%,这个也是有效地印证了我们这个质量工程在提高学生的质量上所起的作用。

  至于人才工程是同步实施的,包括我们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包括我们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构建,包括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我们的高职院校,高素质的技能型的人才,他们如何去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队伍应该怎么建设。总体来说,我们就是围绕着我们要构建地方应用型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就必须要造就一支能够适应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师资,也就是我们提出来的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师资这样一个体系的构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提出了一系列的做法,应该说在这方面也有良好的成效。同时我们在管理过程这方面,我们怎么样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的物质资源,包括构筑我们的实习和实践的基地,也包括我们从企业、从社会引进有关的人才到高校进行兼职或者专职的教学,这些方面应该说我们都有长足的进步。

  所以,我们就说,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在过去我们的一种思考之下,我们的省委省政府,包括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全社会也比较关心,所以我们整个高等教育在省委省政府的高教强省的建设意见的指导之下,最近这几年,我感觉到,地方上有了快速的发展。对于过去在若干年前,我们的条件比较差,规模比较小,核心的资源保障也基本上达不到要求,应该说有了质的飞跃。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双百”工程,后来涉及到管理资源整合问题。这个时候我也想请问一下您,在这个当中,现在谈的热点最多的是教育公平问题,这个时候您会考虑到如何把这些东西均衡化吗?或者您出于怎样的考虑,您觉得高校必须突出个人优势的话,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政策采取呢?

  李和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在实施安徽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计划过程当中必须要把握好的问题。我们安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导方针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科学定位,第二句话是分类指导,第三句话是多元发展,第四句话是特色办学。这是四位一体的。根据我们安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的需求,我们一方面强烈的支持国家部委院校,比如中国科大、合肥工大,他们瞄准国家战略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也强烈支持我们地方上个别的院校、个别学科,因为他们的历史比较悠久,发展水平比较高,瞄准国家的需求和我们地方的重大需求,其他为数众多的学校我们对每所学校都有定位上的要求,你这所学校的服务面向是什么,到底是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哪些方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所谓分类指导实际上就是分类发展的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讲五位一体的建设,它对人才来说,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它是一个生态的概念,因此我们的教育提供的,特别是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也应该是一个生态的概念。所以,我们就把我们省境内的学校,无论是已有的学校,还是新增设的学校,我们首先确定它的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之上,然后分类进行建设。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句话是多元办学。我们说,在现在的这种开放的格局之下,我们既可以有公办的,也可以有民办的;既可以是政府举办的,也可以是行业举办的;既可以是单一的学校举办的,也可以是多个部门联合举办的。同时,我们还开放了国际交流,包括我们省内外、境内外和国内外的交流。所以,在这些方面,应该说,都是我们在地方高校发展的一个思路。

  所谓特色办学,我想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要有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第二,我们追求办学过程、管理过程也应该有特色。所以我们提出特色办学。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最近这几年,特别是我们省调整意见出台以后,紧接着2010年国家纲要出来,国家纲要公布以后,安徽省也根据安徽省高教强省的实施情况,结合我们安徽省现在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又进一步地出台了我们省里的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继续强化了我们高教强省建设的要求,同时在您刚才所关心的资源保障这一块,在纲要里面,特别是省里的纲要出台之后,在政策上又有一些新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大家都知道学校里面不能办工厂,学校里面也不能都开公司,而这些都可以对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适度放宽了对人才流动的限制,我们对工业领域、行业企业在支持高等教育这方面,从政府这个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他们支持、关心教育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求高等学校,不仅仅要培养我们的社会领域需要的人才,同时还要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来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把这些科研成果用到我们的现实当中去,产生我们的现实生命力,推动我们的产业升级,推动我们的结构调整,也推动服务我们现在安徽省提出来的大力方面的有关方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这方面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所以,这些年,我们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在宏观的四句话的指导方针的指导下,在高教强省的意见的要求之下,在国家规划纲要以及我们省规划纲要的指导之下,我们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我们现在总结出来,对我们地方高校来说,在具体的办学过程当中,我们有这么几句话。第一我们要办地方性学校,我们要办应用型学校,我们要走合作式发展道路。这是相对来说,我刚才讲的四句话是指导方针,这三句话就到了中微观了,就是我具体办一所学校要怎么办,我把我们地方学校办成具有地方性的,就是它的服务面向、服务发展方向、学生的来源,包括我们学生将来的发展趋势,这一方面要紧紧地跟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应用型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我们不排除我们培养将来的科学家,但是我们更主要的是要培养我们的工程师。当然我们这个工程师指的是广义的,也包括文科的。因为我们安徽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发展的中期,安徽的城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数。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对于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所以我们在微观上来说,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安徽省 教育厅 副厅长

上一篇:教育部印发《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
下一篇:4%教育经费将达标"之后的期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