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中国大学集体犯贱 核心在体制之祸
2012-03-09 09:14:0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石述思   评论:0

      都知道中国大学有病,但没料到竟病成这样。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专门撰文,直陈大学五种“重病”:分别为市场化、项目化生存、平面化、官场化、多动症。

     五大顽疾并发,足以将一个人送进ICU,但中国大学表面上却一派繁荣景象,不断扩军还扩招,遍地教授,还不屑于给本科生授课。

       这一神奇反差的背后是中国高等教育GDP化——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要增长,不要发展。

       现在中国经济都转型了,政绩观也变成科学发展观,整个社会的理想家园——大学却裹挟着世俗的恶臭狂飙突进,着实令人忧虑。

      其实,温教授能如此坦陈大学病灶固然难能可贵,但这五化顺序固然值得商榷,且不少因素不能简单并列,有些是因,有些却是果。

      认真诊断,其中两化就足以使中国大学彻底沦丧。

      一市场化,其实无非是经营化。或许在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的背景下,许多大学变成学校卖文凭、教授卖风骚的生意场,骗科研经费、抄袭论文、走穴敛财成为时髦生存方式,斯文尊严扫地却浑然不觉。

      二是行政化。过去大学校长往往靠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确定,现在却全面推行官本位,书记校长大权在手,吃个饭按级别派座次,跟发改委没啥区别,如果安心学术,不仅生活待遇低下,且很难获得由行政主导的课题项目,下场往往很悲催——刚刚仙逝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便是生动例证。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中国大学曾爆出数十教授争夺一处座的奇闻。温教授的老领导、现任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作《化学之歌》备受身边人吹捧、却广受社会非议,其实是被官本位害苦了。

      更可怕的是,当两者之间没有制度防火墙的时候,便形成了可怕的权力市场化,俗称权力寻租,在经济领域这样的联姻会加速行政垄断,催生腐败,在高校不仅会带来学术腐败严重,造假成风,还会完成对大学精神的致命一击。

      不少学者认为古代大学是翰林院,即使在封建皇权严苛统治之下,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也讲求风骨和操守。现代大学更是有北大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民主之风,清华陈寅恪则有倡导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高贵气质。现如今,衙门直接开到了大学里,北大在习惯性地炫耀自己培养了多少大款,而清华直接将教学楼冠名廉价服装。

        因此,中国大学之所以重病缠身,是由于痛彻的精神沦丧。古今中外,大学之所以被形容成象牙塔,主要是因为这里是全社会思想的先导,理想的源泉。统治大学的力量往往是超越金钱、地位的人文精神,普世价值。

      越是在剧烈体制转轨时期,越是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物欲横流,大学更应该替全社会恪守道德和学术的底线。一切皆可卖的时代,不卖的东西最贵。

       中国大学之所以集体犯贱,核心在体制之祸。去行政化,重建符合教育规律的大学治理结构已经渐成社会共识。

       不过,即使如此,价值重构却更加艰难,随着高校里的人文大师、科学大师逐渐逝去,谁来建构这个繁华时代的高贵?

      所幸高校还有宽容,至少温教授还敢炮轰自己的母校北大而不担心被打击报复,俺从来没见有关部门的官员敢炮轰自己单位。这也说明,中国高校去行政化还是有希望的。

相关热词搜索:石述思 中国大学 集体

上一篇:“京沪考生权益”不应是特殊权益
下一篇:“礼仪生”90度弯腰鞠躬 老师顾自开车不回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