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微探
2013-06-09 10:54:55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江苏省睢宁县桃园小学   卓元  

 

内容摘要:在课程改革中,老师们越来越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由此来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与实践,总结出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类型,并对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在留与形式,而真正地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对策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其最好的行为诠释。正因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由于教师是一个个思维活动的个体,他们对课标精神理解程度的不同,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类型及其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也不同。笔者就结合自己课堂实践谈谈认识。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几种主要类型

1、润物无声型的体验活动

要是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如教学《找规律》内容,教师把全班分成了乒乓球比赛组、毕业照留念活动组、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活动组等,要求他们在小组里互相合作,并且现场进行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规律,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角色模拟型的扮演活动

这是一种“过程取向”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使参加者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和表达。直观、生动和鲜明的情景,既易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容易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促使学生深刻领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反思自己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而提出,形成了认知向实践的转化。如《小小商店》(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就是如此。把教室看成超市,学生分成了收银员和购物人,在整个购销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集思广益型的讨论活动

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其价值在于这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创造意念,将个人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的表达出来,还能够帮助学生将大家零碎的思想火花汇集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4、针锋相对型的辩论活动

由于辩论总是在对立面之间进行的,所以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具有难以替代的功能,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其适用于《认识角》、《三角形》、《对称、平移和旋转》等思辨性较强、动手操作性较强以及具有多元的探索空间等,与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曾经做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目标不明、流于形式

这主要表现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目的比较模糊,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白白浪费了课堂宝贵时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那些用字母表示的内容?分别表示什么?”学生讨论后,认为用m表示麦当劳,KFC表示肯德基,CCTV表示中央电视台,A、J、P、K表示扑克牌上的……教师听后较满意。但教师开展合作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情况是用字母表示的,还是为了通过深刻分析,强化学生的对用字母表示数特定意义的认识?如是前者,则学生没有讨论的必要,如是后着,这样的问题岂不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有点远了?学生在小组里热热闹闹的讨论交流,却离目标越来越远。若直接出示:招领启事:本店服务员捡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m元,请失主速来认领。于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直接说钱包里有多少元,而用字母表示呢?这样就直接把学生领进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空间,多好呀!

对策:加强小组活动的目的性。不同的小组活动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生,小组合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教学内容等特点来有效开展,加强针对性。如低年级就不宜多采用讨论、辩论型的合作学习活动,而应引导他们积极行动起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体验、感悟等。

2、组合定势、形式单调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是这样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即按座位自然分组,4人进行讨论,这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虽然操作方便,教师省心省力,但长期采用这一单调的形式,将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对策1:加强组合的变化:○1增删人数,根据不同的活动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增删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人数,以利于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如《找规律》教学中需要小组合作活动,毕业照留念可增扩至8~10人;○2自主编排,允许学生自主编排组合学习小组,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如教学《统计》可按学生兴趣编组;教学《认识方向》可按学生家庭住址编组。

对策2:变化活动的形式。结合教材内容尽量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同时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不可重复使用某一种活动形式:○1变讨论为辩论,如教学《统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对于“反映南京2002年各月降水量和比较我国部分城市降水量,采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我放弃了4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把全班分成四组,两组正方,两组反方,所有同学参与准备,两组先辩,另两组听,然后在交换,学生兴趣高涨,辩论十分激烈,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评判的机会。○2变讨论为动手实践,如教学《三角形》内容时,引导学生就下题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为什么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的结构?”要求学生自己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相互用力拉拉看三角形的形状会不会改变?然后组织学生在全班展示并说明原因。

3、分工不清,活动无序

在听课时发现,一位老师在教学有关面积单位内容时,要求学生分6人小组合作讨论:“要计算表演舞台的面积,采用什么样单位合适?”分完组后,教室里顿时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有的小组争吵不休,都抢着说,一片乱糟糟的;有的小组一人在说,其他人听;有的小组则互相推诿谁也不说。当老师示意停止讨论时,很多组还没有进入实质性讨论,效果很不好。其问题的根源在于组内分工不清。

对策:○1、确定组长。组长要承担分工排序,打破冷场,及时发问的职能。○2、指导分工。教师要适时指导组长给组员分工。以6人小组合作学习为例,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负总则安排发言先后顺序;二人担任记录员,记录组内形成的共同意见或观点;一人担任音响控制员,防止声音过大,干扰其他小组活动;一人担任计时员,控制好每位组员的发言时间;一人担任总结归纳员,把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3、引导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了解其中信息,及时调控,引导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小组增光添彩。○4、每天都要评出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给予表扬,并登上班级的光荣榜。

4、评价不时,方向不明

(1)、偏重于个体评价。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后常有全班交流的环节,但老师常常偏重于对个体的评价。“你的发言真精彩!”“你将来可能成为了不起的数学家呀!”“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陈述的内容太完美了!”等都忽略了这个学生所在小组的评价,忽略了个人的突出表现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果,易挫伤小组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这在讨论和辩论型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里,较为明显。

(2)、偏重于行为评价。这在角色扮演型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教师的评价停留在学生模仿或扮演的生动性、精彩上,忽略了“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与“演戏”的区别,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

对策:○1、注重评价整体。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因此,公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应是正向的、肯定的,以不损害学生今后的参与为评价的前提,评价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和合理性等作出分析和建议。○2、既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评价。教师除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注意一些活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平时少言寡语的同学是否积极参加了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是否都认真?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如教学《图案欣赏和设计》内容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下都设计制作了美丽的图案,小组合作的很成功。我除了对他们的小组表扬外,还请他们分别说了当时的思考过程及成功感受。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人行必有我师”。当自己不知道如何分析剪出美丽图案时,同学的帮助是多么重要呀!可见团结协作可以使自己更好的学习。在数学课上学生同样享有思品课般的深刻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

上一篇:历年各省高考趣味作文题串串烧
下一篇:读 书 使 我 成 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