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中华教育改进社
2012-02-13 17:57:00   来源:   评论:0

 

2011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中华教育改进社

 

    2011年,中国教育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过程中,有了一定改进;同时,阻碍教育改进的惯性与力量依然强大,教育改进的状况和力度与人民对教育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一、2011年中国教育的年度改进状况

2011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依据这一要求,2011年中国教育改进主要体现为幼儿教育发展较快、民间教育改进力量与政府的互动局面初显、教育舆论环境进一步宽松等方面。

(一)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在《纲要》所确定的各方面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中,学前教育的发展绩效最为明显。教育部成立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以县为单位编制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2011年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资金增加至15亿元,资金安排重点向贫困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试点范围扩大到中西部25个省,规划建设幼儿园891所。上海等少数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接近年度教育事业经费9%。各地采取了一些幼儿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地位的措施,完善发展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2011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有望达到63%。

同时,学前教育发展中由于政策上囿于大力发展公办园、大力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不公平的问题凸现,对公办园与私立幼儿园的政策不平等也正酿成新的体制性问题,收费高、教师待遇低、普惠未落实、公益性体现不够、大班额与小学化问题严重,亟待调整政策、制度,建立公平发展的基石。

(二)西部普九攻坚取得重大进展

2011年,新疆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所有县(市、区)先后通过“两基”国检,“普九”任务全面完成,全国范围内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三)民间教育改进力量与政府互动局面初现

2011年,以若干事件的发生为契机,初步形成了民间教育改进力量与政府互动的局面。由民间公益组织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获得政府的认可,中央政府财政安排160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午餐。民间教育公益组织在乡村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心理援助、支教助学、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活动,也逐渐获得各级政府的认可或支持。

(四)教育舆论环境进一步宽松

经过《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之后,公众和媒体对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网络及各种新媒体的发展为公众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事务的监督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2011年,无论是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发出的相关政策文件后,还是与教育相关的热点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各纸媒和各网络媒体从多个不同角度报道或评论,比较充分表达公众和专业工作者的声音。在改变教师准入制度、校车事故以及《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打工子弟学校被拆、绿领巾、师德考核、药家鑫、虎妈狼爸、不孝不能上北大、五道杠少年等若干热点问题上,不同主体的多种声音得以发出。这种相对宽松的教育舆论环境有助于教育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逐渐完善提升,有效的避免了各项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不公和不必要的失误。

(五)教育质量提升得到重视

2011年的全国高考录取率已增至72%。高考录取率北京市达86%,江苏达83.6%、山东近九成考生上大学,各地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一降一升,宣告着高校招生正进入“低分时代”,提高质量成为高校和各级学校的急迫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7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将制定约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如果高校相关专业不能达到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停止招生。9月底,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继公布了各自的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作为对《纲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具体落实,也是转变高等教育评估方式的积极尝试。各级学校的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六)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增加

国务院于2011年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按期实现。

2011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建设1000个高职专业。财政部和教育部两部委又专门追加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2011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约为1.5万亿元。

同时,教育支出占据家庭整个消费的比例仍然很高,网络调查表明超三成家庭月均教育账单在1000元以上,其中,中小学课外辅导以19.9%的份额高居榜首。

二、2011年中国教育亟待改进之处

2011年,民众对教育期待已久的众多问题依然未能的到解决,其中一些问题还在继续加剧。

(一)做人教育亟待改进

首先是公民意识教育严重滞后。国民不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也不了解作为社会成员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少人简单将这种责任和义务等同于服从,甚至将服从等同于爱国,反而将独立思考的人当作不爱国的“卖国贼”;或认为自己只需对自己的家庭和亲属关心,遇到问题采取情感为主理性不足的双重标准对待,对非直接相关人所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苦难漠不关心;或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利,于是就放弃本应承担的责任。这些都与公民意识教育不够或不当直接相关。

其次是信仰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长期以来,教育领域以功利的眼光忽视信仰教育,或以强迫的手段进行单一的信仰教育,造成绝大多数师生自觉自主的信仰并未真正确立,反倒说假话的风气流行,不诚实的品行生成。没有信仰就缺少自我约束,就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在社会行为中意志行事,忽视道德和真理,忽视公平和正义。更为可怕的是导致人的精神空虚,没有罪恶感,遇到矛盾分歧时,便显出人性中的残忍和冷漠,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信仰教育亟待开展,而且急需以符合信仰生成的内在规律的方式开展,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自主生成。

再者,心智健全的基本要素不齐备。主要表现为科学素养不足,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品性严重不足,科学与理性思维欠缺;法制观念淡薄,人情高于法律,导致徇私枉法、贪赃受贿、法律不公正现象较多;普通民众体面和尊敬的体验不足,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面子”重于“里子”的心理阻碍着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没有勇气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缺少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过于依赖运气或身边的权势,不愿探求规律并一步步付出努力;缺乏冒险精神,不想经历风险寻求完善内心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机会。这些都与过于功利和片面的应试教育长期盛行直接相关。

(二)公平状况亟待改善

2011年,多起与教育公平相关的事件引发全社会关注,“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网友评出最热关键词,反映出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极大关注。“血色校车”、“15年免费教育”、“打工子弟学校被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公平相关。日益稀薄衰败的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等级化显出教育公平问题仍在恶化。

2011年,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为实现教育公平采取了一些措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1年共聘用特岗教师49870人,覆盖21个省份的16536所农村学校。但整体上教育公平状况依然不平衡,在一些局部地区和领域公平状况有所改善;在另一些局部地区和领域公平状况则继续恶化,令人担忧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体制与机制并未稳固建立,社会贫富与权力差距继续扩大,体现在教育上的按权力大小择校与按给钱多少择校的现象愈演愈烈,北京等多个城市的择校费额度比上一年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的择校由“小升初”延伸到“幼升小”,甚至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些中小学就近入学的学生比率不到20%。一些地方在“城乡一体”、“教育现代化”的口号下,只办城里的学校,大幅度撤并乡村学校。上述事实表明教育公平问题依然严重,恶性择校现象亟待消除,各级各类学校均应体现公平,均应阻止权势、财势在入学中的作用和暗箱操作的公共资源占有行为。

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优秀教师的均衡配置,促动优秀教师流动的关键在于在公平理念下建立足以引发教师流动的补贴和激励机制。

(三)民众对教育改进的信心亟待提振

《纲要》颁布实施后,民众期待教育改进,而身边的教育改进状况与期待相比显得缓慢,一些地方和学校的教育改革仅仅是“书面改革”、“报告旅行”、“文字游戏”,于是部分民众对教育改革失去信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脚投票,出国参加“洋高考”的学生出现井喷势头。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在2011年报考托福的考生中,18岁以下的考生比例增长一倍多。同时显现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据教育部统计,从2007年到2010年四年间,出国留学人数从14万多增加到28万多,翻了一倍。据国际教育协会和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局联合发布的报告数据,中国每学年被美国大学本科录取的学生由2006到2007学年度的9988人,增加到2010至2011学年度的56976人,翻了超过两番;本科生在中国赴美学生中的比例也从14.7%增加到36.2%。加上赴香港及境外其他国家上大学的学生数,相当于当年恢复高考时期所有能考上大学的学生现在都出国了,大陆的高校现在录取的都是那时落选的学生。这一现实表明《纲要》颁布后,教育移民现象没有减缓反而迅速上升,那些有见识或有一定财力的人对当前教育改革失去信心。

(四)“反教育”行为亟待校正

由于管理、评价、观念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反教育”行为以多种形式在各地屡屡发生。一些地方政府投巨资打造了一批超高标准、超大规模的“超级学校”、教育园区,人为将学生、学校、教师分为三六九等,采取运动式的思维和方式大办、做强某种学校,规定学生不得下楼、不得跑动、不得有校外活动、不得看课外书报,政府热衷于办“权贵学校”却远离平民教育宗旨,用纳税人的钱为少数人建学校,用公共财政的钱为特殊群体打造特殊化的学校……。尊重教育的规律需要改变观念,更需要改变管理与评价体制。

三、2012年中国教育改进期望

2011年已经让公众对教改的信心有所丧失,中国教育需要改进之处仍然很多,各种问题归集起来主要为公平、管理体制、学生学习自主权三个大问题,公众期待2012年在这些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2012年最为急迫的是健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类更好的发展,是为了寻求真理、改善生活质量、完善人格,以便教育当事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改变当下教育只是身份和地位象征的功利价值取向,彻底改变师生仅仅通晓考试却很少关心真理和美德的状况。切实将教育定位为基本的民生,定位为使人的天性获得弘扬而非遭到毁损,使它成为民众追求幸福的现实路径。

(一)改善教育公平状况

2012年,人们渴望平等地接受教育的需求将会更强烈,不公平的教育本身就是对全社会的一种具有强大负面效果的教育,而教育公平状况改善依然阻力重重。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实现学校间的均衡,切实消除实际上已经存在的学校“多轨制”,使平民子弟无障碍进入现有的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乃至高等学校。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保障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改变乡村教育资源日渐稀薄,乡村儿童被资源差驱动进城入学,城镇学校大班额的失衡态势。第三个难点是如何打破教育资源的独家垄断,实现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之间的平等,以保持教育的多样性、适度竞争性和可选择性。

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过程中,既有优势的权利与既有劣势的权利不平衡导致那种完全寄希望于通过增量实现公平的愿望不切实际也远远不够。如果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问题,真实的公平永远不会实现。在教育公平上亟需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地升学问题、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和师资均衡配置问题、高校招生公平问题。上述问题都必须在相关当事人充分参与的基础上从发展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师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得到适当的解决。

(二)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度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现有教育体制客观上造成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强势学校站在利益的同一边。它的站位和封闭性决定着它已经不能够公平地服务于所有民众。它对教育资源的垄断性与单一性决定着它难以服务于社会个体对教育的多样性需求。它的过度行政化特征决定着它难以切实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在这样的教育管理体制下不可能真正培养出时代所急需的创造性个体。彻底实现公共教育的管理、评价、办学三种角色分离,才有可能办出多样性、公平性、个性化的教育。

《纲要》提出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各地也组织开展改革试点,但2011年各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高等学校依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也仅仅发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对两所部属高校试行校长公选。清理并纠正各类歧视民办教育政策未见明显成效。高考改革的路线图尚不明确,考生在高考中的选择权依然过小。在职业教育上政府的过度和不恰当参与以及企业的缺位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桎梏。管理体制改进的重点一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必经程序。二要建立健全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将专业评价作为检验政绩的依据。三要落实和扩大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主权,推进管、办、评分离。

(三)返还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根本性原因是在现有教育管理和评价体制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被过度剥夺。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玩自己想玩的游戏,生成自己的兴趣。不容许学生履行其学习主人的权力,久而久之,中小学生不只课业负担过重,还丧失了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都远远不够。切实将学生成长发展的具体真实需要作为教学、管理和评价的第一依据,才能切实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教育离人民满意还有不小的距离,2012年教育改革尚需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2011 年度 中国教育

上一篇:日本儿童研究所研究员刘爱萍教授电贺中华教育改进社
下一篇:中华教育改进社2012年活动初步计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