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改进社2017年会在京召开
2017-12-27 14:25:05   来源:   评论:0

2017122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2017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员代表及嘉宾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午9时,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储朝晖以《教育改进的关键在于内部人变革》为题致开幕词。北京大学院常务副校长、量子科学家王义遒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作为特邀嘉宾致辞,国家督学袁桂林做专家委员会报告,哈佛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家勇,加州伯克利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赵国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张勇、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校文化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洪锡寿做了主题报告。

 储朝晖在理事长致辞中提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的表达大量出现,有一些人为吸引眼球选择非理性的煽情表达,理性、专业的表达反而被淹没。如果只强调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而忽视“内部人”变革则又是有局限性的。教育改进的关键是内部人的变革和公众参与有序结合起来才能够深入、广泛、有效地推动教育改进。

 教育改进的内部人未必都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只要具备对教育有使命感和专深了解并能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制造新工具的条件就可以成为教育改进的内部人。只要通过同行专业从业者的认同和社会公众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默认为内部人。

储朝晖理事长最后总结,既然明白了内部人改进的关键和必要,就要尽力促成和推进教育上的内部人变革。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宗旨内就含有为教育改进内部人产生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的成分。我们也力图在这方面发挥联络、传播、鉴别等方面的作用,把有智慧的人联合起来推动教育的改进。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致辞。致辞中谈到了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表示了中华教育改进社对当前教育改进的肯定。他认为改进教育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期待中华教育改进社能成为中国教育改进事业可依赖的专业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致辞中认为,教育有自由才能培养创新。改进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作为“呐喊者”,进行呼吁,引起关注而后实现改进,他认为自己是作为呐喊者在努力着;另一种则是通过专业的方式“自己干”,如中华教育改进社通过专业化的视角和手段,扎实地改进能改进的地方。对于改进工作的意义,张鸣认为在历史上做的事都会有痕迹,中华教育改进社1921年成立,2011年恢复重建,中间间隔这么多年还能恢复,就是因为有种子在,并且还会长下去,正如中华民族经历那么多磨难还生生不息;有那么多人希望改变,我们的事业就是根植在广大民众的希望之中,终有一天国家也会明白,来自社会和民间的努力有多可贵。

 中华教育改进社杜秘书长汇报了改进社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杜国旺从组织发展、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2017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2018年改进社换届等相关筹备事宜以及在未来一年各个方面的工作计划。

 张家勇副理事长以其在哈佛大学的访学经历,做了《美国哈佛大学课程创新》的主题发言。从课程角度看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成长,并分析在当今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传统的一流大学面临的危机,进而给我们的大学、教育改进提供了借鉴。

 赵国庆理事做了《美国小学生评价》的主题发言。分享了在他加州伯克利做访问学者时,自已与孩子所亲身体验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一年三次的成绩单、丰富详细的成绩单指标、一个家长获得一群老师直接育儿辅导的家长会令人开眼界。赵国庆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普遍认为有优势,但是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看,美国的基础教育有更大的优势。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育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机器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中国学生几无优势。

 张勇副理事长以《教育本身的科学化进程》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从原始思维讲到科学思维,从古代教育讲到现代教育,向与会社员理清了教育本身的科学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教育科学化所处的阶段和方向。

 洪锡寿理事做了《学校管理制度再造》的主题发言,分享了他咨询数千所学校所积累的经验,总结当今学校制度建设的四种现状:形如花瓶,以供观瞻;宛若手铐,过于繁琐;领导说了算,束之高阁;无为而治,不愿建设,并在此基础提出好的管理制度的两个标准和三个设计原则。

 

 下午的社员论坛环节,开展了高密度、快节奏、直面合作的一线教育改进项目展示以及教育诉求陈述,引起了会场的热议与追捧,社员普遍反馈内容信息量和资源对接数巨大。

 在“我的教育改进”环节中,快公司“2014年最佳创新50强”、British Council 社会创新奖“学愿桥”联合发起人朱丹娜带来了地方英语教师职业成长的在线社群解决方案。美国知名神经生物学实验室Robert Dow Neurobiology 博士后、北京大学医学博士赵洪波带来了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方案。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改进社理事储东亮带来了优化教师作业工作量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今日作业”方案。此外还有《城县打工社区0-3岁子女早教解决方案》解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早教问题、《乡村教师、留守儿童等保障方案》解决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关于教育、疾病等保障问题、《寄宿制儿童睡前阅读故事》缓解3000所学校寄宿儿童心理问题的一线成功实践案例。

 在 “我需要的教育改进”环节中,不少社员直接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寻求支持与合作的诉求。李文渊社员提出了希望专家支持大规模在线支教项目评估的诉求;王娟社员提出了“国内幼儿园安全评估体系”的专家支持需求;段志贵社员提出对改进社国家级专家指导其国家课题开题的感谢;裴年忠社员提出聚合专家办好教育在线问诊平台的诉求。

 

 在最后的“圆桌座谈”中,储朝晖理事长总结了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探索教育改进路径上的运作模式,即为一线教学、教学改进有需求者共享专家和专业的解决方案,并尽可能以社员为主体,搭建内部优质的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更有力、更高效的教育改进。

 会议在社员热闹的合作对接洽谈中闭幕。


相关热词搜索:中华 年会

上一篇:免费活动|“教育+”系列公益沙龙(读书会)盛筵6期
下一篇:2017年中国教育改进报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