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学数学的开“心”锁
2013-04-03 18:55:09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江苏睢宁桃园中心小学   卓元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教材上都是冰冷的数学符号,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与学习。把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适时适当地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程内容生活化,课本内容就变的有血有肉、活蹦跳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进行数学学习,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生活  小学数学   开“心”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获得对数学活动经验的体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我们适时地把生活带进小学数学,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基本活动经验。

一用生活激趣,导入新课

     常规的课堂上,新授一个内容前总有一个复习导入。不是让学生做习题,就是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思绪从这样情境下进入新内容,感到罔罔然,味同嚼蜡,没有什么特别新鲜感。若把新授知识的导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抓得着看得见,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怀旧感,就会积极地从记忆中搜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加法》(苏教版  一年级  上册)时,赶上花园里的工人师傅在栽花,便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去数一数有几名男工人几名女工人在干活。学生很快高兴地数了出来,于是我追问他们:一共有几名工人在干活?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答案。接着告诉学生咱们今天学习的是“加法”知识,再让他们数一数两样东西,记住个数,回教室写下来。学生饶有兴趣记住自己数的数,化作小鸟状飞回了教室。这种走出教室开放的导入,学生感到数学就在咱身边,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导入也可以把新知内容切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如教学《可能性》(苏教版六年级  上册):很高兴的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在没有学习新内容前,做一个“小猜猜”游戏。昨天两位“片长”工作十分出色,可优秀名额只有一个,给他吧她有意见,给她吧他有意见,怎么办?看,老师手里有一枚硬币,如果我们用抛硬币猜正反面的方式,来确定昨天的优秀片长,大家有没有意见?为什么?学生回答说:没有意见,这样是公平的。因为硬币落下后可能是反面,也可能是正面,硬币没有抛出,谁也不知道硬币落下后是正面在上还是反面在上,猜对猜错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教师顺势板书课题“可能性”。学生的心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顺然与新知识无缝对接了。

     所以,联系生活的东西,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学生的思维才会迅速的行动起来,轻而易举的在不由然中走进数学知识的华盖下。可见,现实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可以强化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必要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领悟。

二课程内容生活化,学习新知

     课本的知识必定是从生活中抽象来的,有如一条鱼,需要给它放在水中,鱼才能自由自在地游玩。我们要把课本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他生活化。这样,课本无生命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了。《解决问题策略》的例2(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教学时,把它与咱们学校的花园改造联系上了,同学们下课都会有事没事地去看工人师傅栽月季、黄杨、女贞等。于是话题中有了,学校的花园改造需要栽月季、黄杨、女贞三种花木,你准备怎么样设计花园?列成一张表交给工人师傅,工人师傅看了你的设计表,就一目了然地领会了你的意图,按照你的设计去工作。由于这是学生亲眼看到的东西,自然十分清晰地写下来,甚至有的学生走出教室,伸头看看,仔细琢磨琢磨。他们把表大多设计成:

 

月季

栽()行

每行()棵

黄杨

栽()行

每行()棵

女贞

栽()行

每行()棵

 

        又如,教学《运算律》(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时,有这样一题:172-96=172-100+4,学生对减100后要加上4难以理解,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想想:妈妈带172元钱去给你买运动服,经过讨价还价,一套运动服以96元成交,身上的零钱只有72元又不够,就付给店老板一张百元钞票,就是172元减去100元,店老板找回4元,就加上4元,所以多减的4元钱要加上。这时妈妈身上的钱就是172-96后余下的钱。学生借助具体的生活经验经过梳理和提炼就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进而总结出多减的要加上,多加上的要减去,少加的再加上,少减的再减去的运算规律。再如,教学《平均数》(苏教版  五年级  上册)时,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动手测量,进行计算,无需老师去分析讲解,他们就把知识给内化了。学生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同学最高,哪一组同学最矮,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这种把课本上数学符号转化为生活的现实情境,学生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当中,通过心智活动,把原来经历情境获得的情感体验带进数学课堂中,借助生活体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知识的生成性就开始了。

三  生活中运用知识,巩固新知

     在学习《找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之后,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所找出规律的理解。如锯木柴烧锅,记下所锯的次数,数一数木柴的几段;数一数路边的电线杆和电线杆间的广告牌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地达成了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后问同学们,《曹冲称象》中把大象转化成了石头,这时岸上站满了好奇的看客,还有更好的转化策略吗?学生说出可以把石头换成人站在船上,人上来下去方便更利于称象。学习《米、厘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  上册)后 ,让学生测量课桌、椅子及家中门窗的长宽是多少,学生从中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数据,从小就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很想学习数学。学生在家里帮助家长给猪配饲料,据要求玉米粉占多少、麦麸皮占多少、豆饼和饲料添加剂各占多少,学生很快按要求配出了饲料;给田里喷洒除草剂,按照除草剂包装袋上的说明,很快的运用比例知识帮家长计算出,一袋除草剂需兑多少水。……特别是学生通过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还真不小。把知识运用到这样的“生活”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有学生帮助家里解决问题的同时,由此深刻思考后产生了新的问题,带到学校里和大家共同研究,或积极向老师请教。由此,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学生学习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把“生活”带进数学中,学生发现了课程内容符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时,则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初步学会了在生活当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内心还应清楚知道,数学其实不完全是从现实生活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它基于日常生活经验,教学中还必须注意通过一些感性或理性的特定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把握数学的本质。

    生活与数学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基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教学,才可以让学生了解的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也才可以让数学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有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这层关系,不但要学生将直观的生活图像、深刻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带进数学,而且使他们知道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断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是“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由此:过什么样的数学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数学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生活 小学数学

上一篇:现代大学必须建立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评价
下一篇:清华晒自主招生考题 招办主任:杜绝"高考加强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