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构建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2014-06-06 17:30:02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中华教育改进社 洪锡寿
     学校制度作为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学校的底线性运行制度和激励性运行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强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基本行为,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落实,并促进学校稳健向前发展,并形成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
    西方国家发达的主要原因,想必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有了制度,才能有法可依,有了制度,才能避免工作的随意性,朝令夕改的现象才能有所制止。有了制度,才能更好的指导工作,并通过工作的反思和改进,持续引领学校持续稳健的往前发展,并传承学校已经取得的优秀经验或文明。学校在各级各类考核评优中要想做到公平、公正,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要想不断优化管理和提高工作效能,也只有靠制度。学校要想持续精进与发展,还是靠制度。
     我中心自2006年开始在内部成立专业项目组,即“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研究小组”以来,用了近六年时间(2006——2012年)。对国内一些重点学校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研究和分析。研究范围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项目组共六人,本人作为项目组组长,六年来我和我的同事彭有良、黄翠娟、钱德燕等教师搜集并研究了全国近109所重点学校制度,其中初高中有76所,占69.7%,幼儿园、小学各10所,占9.2%,职业学校13所,占11.9%。研究后,通过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很多学校,其中也包括国内已经很有知名度的10所高中学校(因考虑到学校具体名称及要求,不在此列举),在制度建设及制度运行中,都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此仅作简单列举,供一些学校管理者参考。
一、制度口号多,操作性措施少
      在所研究的学校类型中,大多学校均有一套精美的的制度汇编,每项制度规定内容也很多,篇幅也很长,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制度内容中要求性的口号居多,大都是希望怎么样去工作之类的口号性语言或要求,而针对该项到底工作如何操作及如何监督的措施很少见到,导致实际操作起来参考意义不大,对于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无实际意义上的价值,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实际工作开展是两码事。
二、管理制度覆盖面不够
      很多学校尤其是一些重点初、高中学校,过于期望从追求升学质量上能给学校带来积极影响,于是在教学管理上投入精力很多,导致教学方面的制度很多,而在后勤、办公室、工会等方面的制度是少之又少,如,资产清查制度,重点文档归档制度,职工文化活动制度等,基本很少看到有这类的制度。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教学方面的运行规则确实很规范,而教学以外的管理还是经验式管理居多,工作随意性强,后勤保障系统工作滞后,导致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现象,学校整体工作效能得不到提升。
三、对制度的执行不力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行机构建设两个方面,而制度运行机构建设是有关如何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是真正起到让学校建立的制度变为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关于制度的如何完善和如何有效执行,也是很多学校比较迷茫的地方。制度的有效执行,必将对学校正常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沉淀学校文化内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而事实上,很多学校只注重制度的编写和装订,但对于制度如何执行和如何定期完善,研究不够,执行的力度也不够,一时找不到最适宜的办法。
四、因人而异,无权威性
     有些学校表面上说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尽管当地的各级各类督导也给与了某些学校很好的评价,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一人一个号,各吹各的调。有些学校的制度制定只是校长个人或个别人来拟定的,也有些学校的管理者既是学校制度的制订者,同时,又是制度的践踏者。学校制度建设,因人而异,且制度内容过繁过细,本来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制度规定的既复杂又缺乏兼容性,而且常常是一个制度,有好几个制度版本,一时很难分清最新版本,且规定的内容也缺乏具体要求,导致制度的指导作用无权威性。
五、制度过于繁杂,且缺乏开放性
      在我们研究学校的学校中,几乎有80%左右的学校都有120至150条左右制度,甚至有的学校制度有200条之余。制度的规定有些过于一刀切,大多是必须怎么样之类的口吻较多,即刚性要求的过多过重,制度内容缺乏开放性,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及人的基本需求来拟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内容既繁杂也缺乏开放性,也不符合人体功效学的基本要求。
     结合我和同事们的多年实践研究,在实际从事“高品质学校管理咨询”开展过程中,本着帮助学校科学构建、规范管理、传承文明的基本原则,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管理需要,得出我们的一些感受,尽管不一定很准确,也愿与各位一起分享。
一、制度目的是增值
     学校制度要来源于基层,同时用于基层工作,制度应具有指导性,学校应不为制度而制度。学校制度应基于学校发展需要以及近期问题的凸显来拟定适应的制度。结合本人百余所的实际咨询经历和经验反思,得出学校制度建设应涉及到学校管理的九大块面,如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管理、后勤保障、行政管理、体卫管理、工会组织、监督管理等。而且制度的数量也要适合学校发展需要,常规来说,学校重要工作且必不可少的制度至少需要53个制度,制度涉及的类型包括:制度规范类、制度激励类和制度建设类等重点块面的制度。
二、制度要有可操作性
         在我们咨询组给每所学校指导学校编写制度时,都会告诉学校在制度编写时间要体现5W、1H、1R,即“什么事?由谁做?何时做?为什么做?涉及哪些范围?怎样做?哪些记录要保留?”制度要明确在非常规下的处理要求,即,如果违反后,学校在管理上会采取的相应措施等要在制度中描述清楚。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明确采取措施的目的不是一刀切的刚性规定,更不是把制度管理的关注点放在惩罚上,而是要对全员提前做积极的引导和预防,预防可能发生或再次的不合格想象或行为的发生。
三、学校制度一定要有制度重建的要求
     大多学校制度通过办公室或相关人员参与编写后,一旦形成,就立即装订成美丽的制度汇编,于是,就不再修改,甚至还承担着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地方督导的检查使命。其实不然,学校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也在动态的变化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度应随着学校发展有不断完善的需要,所以,在制度建设中,建议学校一定要明确内部制度重建的周期和制度重建的要求,即,多长时间对制度进行一次研讨?有学校哪个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的归口管理?参与研讨人员的范围是哪些?参与制度研讨的内容是哪些?
     以上内容,是本人13年来在从事全国百余所学校的“学校软实提升管理咨询”实际工作中对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看法,供有关正在从事研究学校制度和正在进行学校制度建设的同仁们参考,也欢迎相关人士多提出宝贵意见。
(未经本人同意,谢绝任何方式的转载和商业性拷贝。)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制度 学校

上一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拟订学校发展规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