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只眼睛给手用
2015-01-12 15:57:55   来源:中华教育改进社   评论:0

                 
                                                                               江苏省睢宁县桃园小学  卓元
      内容摘要: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对于被观察物体的前后边所获得视图方位判断的比较正确,但对于其左右所获得的视图方位却难以判断。其实把“观察”分一半给手用,就会对物体所呈现的视图方位很容易判断出来的,达到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联系。
关键词:观察物体;  思考;   眼睛 ; 影像
 
一、课前切脉:寻找学生再观察中对物体呈现影像方位判断不准的薄弱点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着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内容提供帮助。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内容学习十分积极、十分认真与努力,但学习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对被观察物体所呈现影像即视图的前、后、左、右、上五个方位中,其左、右边所呈现影像视图最难判断,不能“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6页)”,不能“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6页)”。今年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是否会和以前的学生一样犯同样的错误呢?我有意识的对班级一个学生进行拍照,把照片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让我惊讶的是,内容没变,学生变了,却错误依然如故。学生在观察中积极的探索视图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为何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左、右边所呈现的实物视图呢?难道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较好的空间观念?不会吧。难道是低年级学生只能映像以形象思维所呈现的三维立体实物,不能向逻辑思维抽象的单维图形过度?也不是。教材内容从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视图可能不一样,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我想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此缺乏意识的经验积累。
二、课堂实验:留一只眼睛给手用,用手去画去操作,把三维立体实物“变”成单维图画
(课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3人一组的分成18个组,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不动,另外2同学站立在他两边,并且面对面。)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观察物体》,主要是动手画你看到的物体,只要把你看到的面前同学的大体轮廓画下来就可以了。(学生认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了,同学们画的十分好。真正的把自己看到的同学那一边画了下来。你是在该同学左边的画的就在画边写“左”,再右边的就写“右”。(学生分别写左或右)现在每组中同学把你们的画对比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在一起把画进行对比)
生:老师,我是在同学左边画的,我发现画出同学的脸轮廓是向左的。(出示如图1)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画和他相反,我是在这同学右边画的,画出的脸的轮廓是向右的。(出示如图2)
 
师:其他人的发现,和他们组2人的发现一样吗?
生:(齐说)一样。
师:咱们学习《观察物体》不能把每个物体都这样画下来吧。
 
   像这样(出示如图3)我们怎样解决呢?可以自由结合成6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结合刚才是自己动手画的情形,只要把自己想象成图中,在物体左边或右边观察的小朋友,问题就会很好解决了。
师:老师听你们这样一说,顿时恍然大悟,观察物体所呈现影像视图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也有规律可循呀。结合自己刚才的画,在小组里共同总结吧。(学生进行总结)
生:在解决观察物体的习题时,把自己想象成图中观察物体的小朋友,如果站在左边,对照图形,发现物体的脸(嘴、把、面等)向左转的,那就是左边小朋友看到的,相反那就是右边小朋友看到的。
师:对照自己的画,琢磨琢磨是不是这样的规律呢?(学生抬头看看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看看自己的画,点头赞可。)
师:咱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老师这里有个茶壶(出示实物如下)
 
    咱们把有嘴的作为前边,带把的作为后边,现在老师站在它一边,手电筒代替我的眼睛,看照出来的影子,也就是我们观察物体呈现影像即视图,判断一下老师从哪边看到的?(师生配合完成)
生:从右边看到的,因为茶壶的嘴向右。
生:这次是从左边看到的,因为茶壶的嘴向左。
师:现在打开课本91页,看看例题,然后用5分钟完成“想想做做”及后边的“练习十五”。(学生认真完成)
在巡视中发现,班级54人,全部做对的有51人,那3人经老师一点立马明白。有十几名成绩不理想经常出误的学生,今天全部做正确了。
三、课后思考:观察物体时,留一只眼睛给手用,收到效果事半功倍
    以前教学观察物体时候,只是直意的用眼睛看,无论左看右看的看来看去,还是不明白。今天把看的一半留给了手,用手画出看到的视图,学生在形象的实物面前,不由而然的由生活进入到抽象的数学中了,思维也有形象为主慢慢的过渡到逻辑思维为主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进行体验、创造、发现性学习。观察物体,学生并没有成局外人而是亲临其中,去“观察”(看)、去“操作”(画与做)、去“倾听”(论与思)、去“叙述”(说)。摆脱了过去平面教学思维,进入立体思维的教学实践中。也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叶圣陶)。观察物体由眼睛到动手画、动手操作,再动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陶行知)”。学生趴在地上,歪着头、瞪着眼,画下的每一笔都是经过慎重思考的结果、是他对物体观察的结果。通过同伴之间所画的不同方位视图对比,确定了实物与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找出人物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进行活的教育,走出教室,离开教材,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学上做,在学上教。观察物体就是这样,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其中,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发展了简单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相关热词搜索:眼睛

上一篇:编制实验校试卷的几条原则(草拟)
下一篇:乡土度量衡要不要教?乡土知识是不是落后、过时?

分享到: 收藏